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有:1、顺畅气道;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3、胸部按压(人工循环)。
气道通畅性一般反映在呼吸气体的流量上。气体压力与气道直径正相关。气道直径越大,流量越顺畅;相反,如果气道痉挛、狭窄或堵塞,气道直径就会缩小,气体压力也会减轻。
气道阻力测量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测量方法有不同的指标、结果和意义。体积描述法是目前唯一可以直接测量身体气道阻力的方法,临床治疗最广泛,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标准。脉冲振荡法基于强迫振荡技术,近年来临床治疗相对流行。本节重点介绍了这两种方法。
人工呼吸是指利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原理,使呼吸骤停者得到被动呼吸,得到O2,排出二氧化碳,保持最基本的生命。
人类的心脏和大脑应该不断地提供O2。因此,在触电、落水、脑血管和心血管事故等一些事故中,一旦发现心脏呼吸停止,首要的救援措施是快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并确保关键器官的O2供应。
人工呼吸主要用于抢救室息、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落水、触电等患者。
根据传统观点,“心脏泵系统”,即在胸部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泵出血液;放松挤压后,心室放松,血夜回心。近年来,临床观察证实,人体循环的动力不仅是心脏泵系统,而且主要来自胸骨内压调整的变化。心脏骤停患者的胸部仍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的交叉处可能会因压力而凹陷。
当轻轻按压乳房时,血夜向前流动的系统是由于胸骨内压力的广泛增加,导致胸压>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种压差使血液流入颈动脉,流入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已明确心、肺、脑等关键器官功能衰竭不能逆转的,无需进行复苏手术。如末期癌症等。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