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谚语:“10月1日,冬至到了,每个家庭都吃饺子。”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学圣人”张仲景在冬至放弃药物而留下的,所以现在很多人会在冬至吃饺子,冬至吃饺子也可以消除寒冷,冬至后,中国的气候进入了最冷的阶段。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一个更冷的时间,所以古人为了保护耳朵不冻裂,会吃类似耳朵的饺子,所以无论北方人在冬至吃一碗热饺子。
饺子很早就被称为娇耳朵。东汉时期,张仲景再次告诉老家时,看到自己家的人,很多人的耳朵都冻坏了。因此,张仲景似乎想治疗这些人,然后煮了“祛寒娇耳汤”。因为它的形状很像耳朵,所以也叫“娇耳朵”。
喝了这汤后,冷冻的耳朵就好了。这种吃法一直持续到元旦,所以现在很多人在冬至和元旦吃饺子。
时间不同:冬至一般在每年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也是冬季的第四个太阳术语,冬季的开始是每年11月7日至8日之间,是冬季的第一个太阳术语。
意思也不一样:冬至,北半球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最长,冬至也是数九个寒冷天气的第一天。立冬意味着作物收获后要收藏。从这一天开始,冬天就开始了。从过去的文化来看,立冬的地位不如冬至高。
以北半球为例,冬至后白天会越来越长,因为冬至,阳光照射南回归线,阳光最倾向于北半球,所以北半球人白天最短,夜晚最长,但冬至后,阳光会逐渐向北移动,白天会逐渐变长,直到夏至。
冬至也是全年中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至少得到了太阳辐射,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处于炎热的夏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