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养生网,关注健康养生知识!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饮食知识 >春笋怎么处理不会涩嘴(春笋怎么处理不涩嘴)

春笋怎么处理不会涩嘴(春笋怎么处理不涩嘴)

发布时间:2024-03-19   作者:╰︶绯色琉璃★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摘要春天正是竹笋生长的季节,此时去山上拔笋子非常有趣,而且弄回来的笋子还能炒着吃,但很多人炒笋子没处理好,容易出现涩嘴的现象,不知道笋子怎么提前处理好才不涩嘴呢

春笋怎么处理不会涩嘴(春笋怎么处理不涩嘴)

春笋怎么处理不会涩嘴

1、杀青

新鲜的春笋中含有相当多的草酸和氰苷,这些物质不仅让竹笋具有涩味,而且食用过多对身体有害,还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但通过沸水煮透春笋后,这种物质会溶解到水里去除,这个过程被称为“杀青”,再将潮水煮熟的春笋炒着吃就不会涩嘴,有经验的厨师都会这样处理春笋。

2、黄酒去涩

首先把春笋的皮剥去之后清洗干净,然后把它放到一个大点的容器里面,再倒适量的黄酒进去,之后搅拌均匀所有的冬笋,搅拌均匀之后可以搁置5分钟,在搁置的过程中可以再搅拌一两次,为了把春笋的麻味和涩味都过滤掉,可以拿漏勺过滤春笋,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样可以去除冬笋的涩味,还能保持冬笋的鲜嫩口感,如果用于烧肉的话,还能去腥、增添食材的风味,非常好吃。

3、盐渍去涩味

将新鲜春笋剥皮、切片,然后放入一个盆或者大碗中,再倒入适量食盐腌制4个小时左右,等盐渍过程完成后,倒掉盐水,用清水漂洗一下竹笋,再用清水浸泡,三四个小时换水一次,一般一天左右即可食用,这样处理过的春笋也不会涩嘴,而且还能延长保存时间,一般用盐腌制后的春笋放冰箱冷藏可以保存半个月左右鲜嫩不变质。

4、现摘现做

刚摘的鲜嫩春笋,速度剥去外壳,然后尽快炒熟吃的话,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竹笋的鲜嫩,而且其中的草酸含量会比较少,吃着也不容易涩嘴,但这种处理方法只适合有条件能在春笋采摘地现摘现做的朋友。

新鲜竹笋要煮多久才能去涩味

10分钟。

新鲜竹笋一定要充分煮熟才能去除草酸以及里面的氰苷成分,否则新鲜竹笋吃了不仅涩嘴,还有中毒的风险,因为美国普渡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指出:如果竹笋中的氰苷全部水解,释放氢氰酸,最高的每千克可以释放出8000毫克,而100毫克差不多就有致死量,但一般食用量不高的情况下,也容易导致人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建议新鲜竹笋最好充分煮熟煮透,破坏其中的氰苷和草酸成分,这样吃着才安全放心。

新鲜的春笋怎么做好吃

1、竹笋炒肉

材料:竹笋,猪肉,淀粉,料酒,糖,生抽,老抽,蒜。

做法

(1)竹笋切片,肉切片,肥肉另外放置待用,瘦肉用糖、盐、油、老抽和淀粉腌制半个小时,蒜拍碎。

(2)锅烧热,不用放油,把竹笋放进锅里,加少许盐,翻炒一分钟。

(3)锅里放油,烧至4成热,把腌制好的肉片放进去炒至肉色发白,盛到碗里。

(4)把肥猪肉放进去炒至微微出油,放进蒜米爆香,把之前炒好的瘦肉和竹笋倒进锅里,加生抽炒匀即可。

2、凉拌竹笋

材料:竹笋500克,食盐适量,酱油一勺,香醋适量,白糖少许,辣椒油适量,葡萄籽油少许。

做法

(1)将带泥的野生竹笋洗净,用小刀从笋尖往笋根方向纵向划一刀,便可轻松将竹笋硬壳剥除,将笋切条片状备用。锅内坐水开煮,舀一小匙白糖入锅搅匀。

(2)大火将水煮开锅后,把切好的笋条倒入锅中氽煮至断生,捞出迅速过凉白开(水中最好加入2、3粒冰),控干水备用。

(3)将控水后的竹笋放入大容器中调味,依次添加精盐、白糖少许、香醋、豉油1勺、辣红油、白雪葡萄籽油拌匀,上桌前撒上2勺麻辣花生拌匀装盘即可。

3、清炒竹笋

材料:竹笋250克,大葱5克,姜3克,盐1克,酱油1克,味精1克,植物油15克。

做法

(1)先将鲜竹笋肉(或鲜笋罐头内的竹笋片)切丝。

(2)将素油适量置锅内烧热,下笋丝爆炒。

(3)加细盐少许,淋入鸡汤或清水适量。

(4)焖烧3-5分钟,撒上味精炒匀即成。

春笋什么人不能吃

1、胃肠疾病患者

春笋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适量食用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但不易消化,对于胃肠不适的人来说,吃春笋可能会增加肠胃的负担,从而加重病情。

2、过敏体质者

春笋是常见的发物,吃多了可能会诱发某些疾病,对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体质者来说,不宜食用或者少吃,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3、结石病患者

春笋含有丰富的粗纤维,较难消化,吃多了可能会导致腹胀、腹痛等症状。而且,春笋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长期食用,可能会在体内形成草酸钙沉积,因此,肾结石、胆结石等患者,不宜多吃,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4、体寒的人

春笋性寒,适量食用可以清热化痰,促发痘疹,但对于本身体寒的人来说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体内的寒气,从而可能导致原本手脚冰凉、疲劳乏力、面色苍白等不适症状加重。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