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养生网,关注健康养生知识!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饮食知识 >鹿茸怎么食用(鹿茸怎么食用最好)

鹿茸怎么食用(鹿茸怎么食用最好)

发布时间:2023-05-31   作者:凡尘清心。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摘要鹿茸形状一般为灰白和红褐色的皮毛,因生长时间长短,其茸的枝叉数目和质量老嫩不同,分别称之为锥角、磨脐、茄包、鞍子、二杠、挂角、户子、三叉等不同名号。

鹿茸怎么食用(鹿茸怎么食用最好)

鹿茸的功效

壮元阳,补气补血,益精,强筋骨。治虚弱瘦、精神疲劳、头晕、失聪、眼睛暗沉、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寒,崩漏,带下。

《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厥,养血强志。

《别录》:治疗虚损洒如疟、瘦、四肢酸痛、腰脊痛、小便便、泄精、溺血、腹部破留血、散石淋、痈肿、骨中热。

《药性论》:主要补充男性腰肾虚寒、脚膝乏力、梦交、精溢自出、女性崩中漏血、烧中空温酒服方寸匕。在主赤白带下,分散使用。

《日华子本草》:补虚、壮筋骨、破淤血、养胎下气、酥烤入用。

《纲目》:造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骨。治疗一切亏虚、失聪、目暗、眩晕、虚痢。

鹿茸的功效

1.增强功效。它能提高身体的业务能力,改善睡眠和饮食,减少疲劳。

2.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鹿茸精大剂量可降低血压,减缓心率,扩大外周血管。

中等剂量可增强心脏收缩力,加速心率,增加心跳出量,对衰弱的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调节心率不均匀,加强心脏收缩。

3.有性激素样作用。动物实验证实,用鹿茸酊注射皮肤,几天后前列腺和精囊净重增加。

4.它能使人兴奋。用于离体肠道和子宫,改善肾脏的利尿功能。

区分鹿茸的真假

1.鹿茸:真正的鹿茸轻,硬脆,有点鱼腥味,咸。一般有一两根树枝,皮肤红棕色,明亮湿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黄棕色细绒毛,皮茸靠近,不易分离。

鹿茸厚实圆润,顶部丰满,孔状柔软,色泽红黄,沁色红棕色,油腻有光泽。假鹿茸是用动物毛皮包裹动物骨胶模仿的。此外,假鹿茸体重坚韧,不易断开,气淡,可溶于水,溶液浑浊。

2.鹿茸片:鹿茸片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厘米,表皮呈红棕色。鹿茸体轻,截面呈蜂窝状,组织致密。

假鹿茸片也类似于圆形,但厚度不均匀,直径1.5-3.5厘米,皮肤呈深棕色,头发短。断面呈棕紫色,无蜂窝状孔,偶尔有圆点。外皮可以分开。

3.马鹿茸、花鹿茸和驯鹿茸的区别

花茸片:圆形或近圆形,切面直径l~5cm;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色细绒毛(有时可见划痕或划痕);表皮为红棕色或棕色,多亮润;中间为黄白色,无骨化,细孔密布;体轻、柔软、富有弹性(有时可见小角质样品,即蜡片);气味微腥,味微咸。

马茸片:圆形或类圆形,切面直径l~3cm;表面绒毛为深棕色或土黄色(有时可见火花、划痕),可见边缘和疙瘩凸起;表皮为灰黑色、厚度;中间灰白色或黄白色,蜂窝孔密布;腥味有点咸。

驯鹿片:长椭圆形或长花园形,长轴直径1~短轴直径0.5cm~2cm;表面绒毛灰白,稀少,厚而长;表皮灰棕色,角质化偏厚。

怎么吃鹿茸片?

鹿茸片是“东北三宝”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保健品之一。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尚未骨化的幼角。当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它被称为带有绒毛和血液的夜晚。它被切成鹿茸片,是一种昂贵的高端补品。优质鹿茸片嫩,油如脂,颜色如蜜蜡,用于补肾壮阳,治疗失眠多梦对虚弱、精神衰弱有很好的效果。

1.取25-30g鸡(鸭、鹅、鸽、猪瘦肉等)、枣或其他调味料放入电饭锅或沙锅中,炖3-5小时后食用,可分数次食用。

2.40g(100片)泡入50g°(V/V)在上述1000毫升白酒中,浸泡两周后,每天服用25-50毫升,每天服用2次。

3.用小米(或梗米)煮粥,加入参茸粉(白参50g)、党参100g、鹿茸3g共研粉)5g及少量红糖,每日均匀食用一次。

4.用鹿茸片加工药茶饮用,最后咀嚼服用,每次0.5g可隔天饮用。

5.将鹿茸片(鲜片烘干)研末服用,每次1-2g,每天服用一次或含化嚼食物。

6.用鹿茸片(粉)和小米(或梗米)煮成粥,每次0.5g为宜。

鹿茸泡酒

药酒是中国的一大传统。将药物浸泡在白酒中,药物的精华渗透到酒中。酒有利于理气,药物的作用很快就会发挥到全身。鹿茸也可以入酒。将鹿茸片加入50度以上白酒浸泡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其他药材浸泡。徐小姐透露了一个小秘密。酿酒的鹿茸一定要生切片,这样药酒更有效。

鹿茸烧菜

食疗是保健强身的一种主要方式,鹿茸是一种很好的成分。在南方,鹿茸和其他药材加入鸡、鸭、鹅或猪肉,用温火炖,喝汤,同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不仅煮汤,鹿茸还可以破碎成粉末,加入其他菜肴。

鹿茸磨粉

没有时间泡酒,没有时间煮汤,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每个人的问题。那就是把鹿茸磨成细粉,晚上睡觉前用酒或盐开水服用鹿茸粉。既方便又有帮助。

申明: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