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各有不同:
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内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也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际关系让孩子无法割舍。
游戏型依赖。手机里边的网页游戏非常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荣誉与经验促使孩子成就感爆棚,深感满足。
娱乐型依赖。手机里边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是影片、音乐、相片,整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假如孩子特别依赖手机,做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究竟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治疗,找到应对方法。
近期美国西北大学研究表明,每日使用智能手机达68分钟左右,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极高。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手机看似方便了大家之间的联系,但是常常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机,有什么难题、不高兴也不当面交流,放在心上的事得多,自然就容易抑郁了。
此外,还会影响到孩子注意力。手机内有海量的信息,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正是这种“过度刺激”,容易影响孩子脑部发育,学习是个慢节奏的过程,这便很容易使孩子觉得“没有动力”,每天超过1小时,3-4年后专注力可能落后了同龄人一大截。
长期玩手机也有下列危害:
1)引起许多眼睛疾病,造成近视泛滥,影响就业。
2)孩子常常玩手机到深夜,上课睡觉不上课,成绩下降。
3)上网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部相处,社交能力差。
4)玩手机取代了孩子的玩乐,造成孩子活动降低,进而影响到孩子的骨骼发育。
5)玩手机限制了孩子的感觉感受,易使孩子分不清虚幻与现实。
6)游戏里尔虞我诈,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
应对孩子日渐迷恋手机,多数家长采用过粗暴的形式:收走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
其实,这个方法都不及事前与孩子承诺手机使用时长来的有效!
家长能够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应用准则,比如:
(1)手机不能带去院校,孩子要学会与同学面对面交流,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2)孩子外出玩耍时,有权要求没有手机外出。
(3)小学生:周一至周五19:30,周末21:00,按时将手机拿走,而且关机;直至第二天早上7:30才能够启动,叮嘱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中学生:平常寄宿,周末21:00按时拿走手机,直至第二天早上7:30才能够启动,叮嘱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4)操纵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至于具体玩多久,由家长和孩子商量后决定。
(5)假如孩子做不到,那就拿走孩子的手机做为处罚。
以上5条请坚持一个月时间,一份坚持一份收获,做到不心疼、不放纵、不妥协,才能一点一点地从孩子身上拿掉对手机的依赖。
分享一位妈妈协助孩子戒除手机的小故事:
有一天,东西像往常一样醒来,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开展干预,手机早已增设了密码,每日不定时更新;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便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此项新规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假如你接纳,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到拖地吧,给油,我的孩子!
东西当时又气又恼,一按手机便是输入密码的页面,加密的手机对东西而言毫无价值,他只好乖乖遵从妈妈的安排。
他提着一桶水,拿着拖布楼层之间来回跑,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当她低头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发觉桌脚黏着一张纸条:不错哟,实现了第一件家务,请把自己的书桌整理整洁吧!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发现了餐桌中心另一张纸条:真棒,妈妈见到你的努力了!请外出将垃圾倒了吧,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
东西拿起家里塑料袋外出,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他:“东西啊,你妈给你留下张纸条,说12点前看到你拿着垃圾外出,这纸条就给你,12点后就作废。”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注意力,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事实上,一周后,东西不再对手机太过痴迷!
有些家长不禁要说,我试过和孩子承诺手机应用准则,可是没用。这是因为孩子感觉这份准则仅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做:家里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机期内,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换句话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丨陪孩子时,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时,不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而且不许手机暴露于孩子眼前,确保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么,传递给孩子也是正面反馈,而非孩子之后拥有手机就无需再家长的陪伴了!
丨孩子发脾气时,不拿手机哄
孩子是情绪多变的物种,有时谁也没惹他,他自己一个人生气或是来闹闹你。家长感觉烦,怎么哄都不听,这时候取出了大法宝——手机。
而孩子的手机瘾多半就这样染上的。因此,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无论孩子如何发脾气,不能用给孩子玩手机的快速解决方式,不要培养孩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
丨家长心态要坚定
假如家长早已开始实施怎样解决孩子玩手机的办法时,心态一定要果断!要让孩子看见你不达目的决不妥协的决心!
在达到承诺的过程中,要尽量汲取孩子的建议,绝对不能把“承诺”变为父母单方向的“指令”。
上一篇 : 指甲上有黑线是癌症吗(指甲上有黑线是癌症)
下一篇 : 肠炎可以吃什么(肠炎可以吃什么食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