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中湾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平躺好,这个穴位在人体上腹部,前中线。
功能:本穴气血物质直接作用于胃,可直接控制胃气血阴阳虚实,关键可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等,对一般胃病、食欲不佳等效果也很好。
按摩:用手推揉穴位3-5分钟,或用手角刮擦穴位,每隔一天刮一次,可治疗腹胀、呕吐等,尽快排出胃气。
位置:内庭穴属于足阳明胃经,在人体足身上,需要正坐或仰卧,在足背第二、3脚趾的脚趾鳍中略后于一些地区,即第二个、3跖趾关节前,轻轻按压酸胀感,即本穴。
功能:穴位具有清胃消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胃痛、胃胀、消化不良、胃肠道虚弱及急、慢性肠炎引起的腹泻等疾病,有时也可用于治疗牙痛、牙龈炎、扁桃体炎、失眠多梦、头痛、足背肿痛等疾病。定期按摩穴位可有效缓解胃病,改变消化不良、胃痉挛等不适。
按摩:手指节点压足内庭穴约1分钟,能有效缓解胃胀、胃痛等不适,排出胃气。
位置:内关穴位于上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时,腕横纹上2寸。
功能:本穴为八脉交会穴,具有宁心安神、行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本经病、胃、心、心包等,可改善腹痛、恶心干呕、手臂疼痛、头痛头晕、眼红肿痛等疾病。
按摩: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按摩臂的下端,垂直按压穴位,有节奏地轻轻按压,产生酸、麻木、肿胀感,每天按摩两次,每次约2-3分钟,可排出胃气。
位置:位于后背,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能:清利肝胆,安神清目,补血消瘀。主要用于治疗腹胀痛、胸胁支满、黄胆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眼赤瘙痒、白眼、雀眼、青盲、疯狂等疾病。
按摩:用拇指腹部按压肝俞穴100~200次,以局部酸胀为度,帮助排出胃内气体。
位置:位于后背,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能:和胃调节,祛湿消积。主要用于脾胃虚寒、腹胀疼痛、霍乱呕吐腹泻、胃呕吐、饮食不足、食多体瘦、肠鸣腹痛、黄胆水肿、儿童营养不良、胸胁饱满、腰椎挛痛等疾病。
按摩:用拇指指腹揉胃俞穴100~200次,以局部酸胀为度。
位置:位于后背,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能:健脾胃,利湿升清。主要用于呕吐、胃痛、胸痛、黄胆水肿、饮食、肌肉、腹泻、痢疾、痰热、四肢不收、虚损、尿血、遗精、白浊、
呕血、便血等疾病。
按摩:用拇指腹部按压脾俞穴100~200次,以局部酸胀为度,达到排出胃气的效果。
位置: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能:调理三焦,利湿强腰。主要用于治疗腹胀、肠鸣、呕吐、腹泻、水肿、肿胀、黄胆、遗尿、闭合、腰痛等疾病。
按摩:用拇指腹部揉三焦俞穴100~200次,以局部酸胀为度,达到排出胃气的目的。
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功能:本穴具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功效,是人体保健的重点。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等疾病,可改善胃痛、呕吐、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等不适。
按摩:用一点力气揉这个穴位,直到有酸麻的经络传感可以到脚上,排出胃里的气。
位置:四缝位于第二位-第五指掌面,第一、中间有两个横纹。
功能:用于治疗儿童消化不良问题。后来证实,成人应用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如上腹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干呕、消化不良、呃逆、中暑等。
按摩:直接用手揉四个穴位,直到酸麻木的感觉,可以排出胃里的气。
位置:在足内边缘,当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左右各一穴。
功能: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络穴,连接足阳明胃经络。其功能是健脾养胃。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可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饮食不化、腹胀、腹泻、水肿。
按摩:拇指轻按同侧公孙穴1-3分钟,有酸胀感,达到排出胃气的效果。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