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光源也是一种电磁波,其中能被人眼感知的部分称为能见光。一般来说,人眼可见的光波波长在400纳米到760纳米之间,紫外线小于400纳米,红外线高于700纳米。
所谓蓝光,是指波长在380纳米到500纳米之间的蓝色光源,又称高能见光,是能见光中最强的光谱波段。由于其高能量,根据物理学的瑞利定律,蓝光比其他任何能见光都更广泛。在自然界中,除了太阳,许多人工光源也会散发出蓝光,正是这些人工“蓝光”主要对人体造成伤害。
人造蓝光来源:手机、平板电脑、电脑屏幕、LED灯、浴霸等都能传出蓝光,是目前常见的关键人造蓝光来源。
蓝光摄入眼睛后,焦点不会直接落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和晶状体之间,从而加重颜色偏差和视觉模糊,使眼部肌肉紧张焦虑,眼部血液供应紧张焦虑,从而加重疲劳。因此,长期接受蓝光后,眼睛会产生明显的眼睛疲劳,视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在未成年人中更为明显。
很多人都知道,外线和红外线通常被角膜和晶状体吸收,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但它们通常不会接触视网膜。蓝光可通过角膜和晶状体接触视网膜,导致视网膜光受体慢性损伤和衰退。如果黄斑区长期接触蓝光,这种慢性侵入性损伤最终会增加黄斑病变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由于常年蓝光的影响,老年人患老年白内障等眼病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身体本身的晶状体较暗,具有过滤蓝光维持视网膜的作用。白内障手术更换晶状体后,眼睛失去了这种天然屏障。蓝光可直接到视网膜,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造成损害。
蓝光暗示我们的身体现在还不是睡觉的时候。人体生物钟调节中的一个重要物质是松果体在大脑中分泌的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是人体睡眠的开始,但在蓝光下,褪黑激素的分泌会停止,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和生物钟紊乱。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