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草之所以称为清明草因为它的花期一般是在1-4月,并且在寒食、清明节气出芽,早一点的可能在大寒或是立春节气就开始生长,然后到了清明节前后团体盛开,变为可食用的情况。
但是这也不是绝对,我国地势广阔,气候环境多变,在一些较为温暖潮湿的区域,春季入土的鼠麴草种籽夏季便会出芽,直到秋季又迎来一次不短的花期,虽然日期上和“清明”两字背道而驰,不过却不会影响他们依旧被称为清明菜或是清明草。
没错。
鼠麴草的名称有很多,有些不会写中间那个字,因此将它写出同音的“鼠曲草”,也有随着民间不知传了多少代人,叫鼠壳草的,不过也有遵照古训,一直将之称为白头草、鼠耳或是佛耳草之类的,但最为人熟知的,应该还是将鼠麴草称为“清明菜”和“清明草”这俩称呼。
这名字来自于《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有言:“麴,言其花黄如麴色,也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型如鼠身,还有白毛蒙茸似玉……”可见鼠麴草和清明草外形是一样的,都身穿容颜,叶像鼠耳,花开黄色。
不是。
清明草是菊科属,一年生或是二年生草本植物;而艾草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食物,二者是绝对不同种类的植物,不过两种草都可以用来做清明果,一般可根据外形来进行区分:
清明草茎直立,簇群生长,不发枝或少有发枝,密被白绵毛,叶片共生,双面都有白色绵毛。开金黄色黄,瘦果长圆形;而艾草茎、干、叶释放浓郁的香味,茎部呈黑褐色,叶片偏厚,长有灰白色的短软毛。瘦果长卵型或长圆形。
以清明草和艾草较为常见。
做清明果的草并没严格规定,不过这种美食是依据地方风俗流传下来的,不同的地方需要的材料各有差别,较为常见的便是清明草和艾草,二者做出来的青团都呈碧绿色。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好多地方做清明果也不拘泥于这两种食物,还会用到草头、浆麦草、泥胡菜、菠菜、刺儿菜、南瓜叶、苎麻嫩叶等瓜果蔬菜叶片制做,没有新鲜水果的也可以用抹茶粉、青汁粉等调为汁液,混和糯米粉制成,一样翠绿美味。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