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很多诗人的名篇里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朝,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到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店玩月”。明清皇宫和民间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址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礼记》早有记述“秋暮夕月”,意指拜祭月神,逢这时则要举办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朝,每到中秋夜都要举办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甜瓜、苹果、大枣、李子、葡萄等贡品,其中月饼和甜瓜是绝对不能少的,甜瓜还要切成荷花状。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十分偏爱,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代表团圆的十五皓月衬托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朝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景色仍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我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最后大家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予想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于增进感情的主要礼品。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点心、糖块最为易患。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庆祝合家恩恩爱爱,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感受。到了现代,大家多是拿红酒取代。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效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亦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每家于节前十几天,就拿竹条扎灯笼。做鲜果、禽鸟、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古时候,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会。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朝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非常详细的记叙。
汉之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述。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小孩于郊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柴火塔内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汽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映照如昼。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合挂着很多灯笼,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部分年轻男女青睐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来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又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方式。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般大型灯会,玩灯关键只是在生活、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宋朝《武林旧事》中,记述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进江中飘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花灯:芝麻灯、蛋壳灯、刨彩灯、麦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禽鸟花树灯等。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