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疮是把大家身体里的病邪祛除体外的一种表现,常表现为出泡甚至出脓。古代的伤疤灸发生灸疮也是正常的,甚至有人一定要灸到出脓生疮才认为能清除病邪达到效果。当代艾灸多用的是温灸和悬灸,和原先的伤疤灸不同,灸花是温灸和悬灸是可能出现的一种正常煞气排放体现。通常表现为部分起小水泡,或水泡内有少量脓液,因此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太慌乱。
艾灸时间太长,灸量过度,对皮肤的刺激提高,就容易引起水泡,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应当降低施灸的次数或缩短一次的艾灸时间。
发生水泡也可能是病症煞气偏重,发水泡是机体正气修复、祛邪除病的过程,所以这种水泡的出现有益于病症的痊愈,这类艾灸后起水泡是正常。
假如灸后皮肤起了小水泡,一般小者可自行吸收,无需做特别处理。注意保护好部分的小水泡,防止衣服的摩擦,使其自主吸收即可。
灸火一般偏重,水泡也较大,容易发生灸疮,可在充足消毒的情形下,用一次性注射器将水泡戳破或是用注射针把它抽干,最终涂抹上烫伤膏即可,注意结疤期内确保部分卫生,避免灸疮感染化脓,等它结疤而愈。
假如是应用化脓灸,在就疮溃烂期内应当注意适当的休息,补充营养,保持部分清理,能够用纱布覆盖以防止感染,待其自然痊愈。
1.在艾灸过程中要专心、坚持。艾灸是直接作用在皮肤上,因此在施灸时应集中精力,不要在施灸时转移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造成副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注意姿势、穴位准确性。每个穴位主冶的病症也不同,因此在艾灸过程中要注意,穴位一定要找对,并且注意姿势舒服、自然,以确保艾灸的效果。
3.注意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特别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防止艾炷滚动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里,以利于灭掉。
4.注意保暖和降暑。因施灸时应曝露部分表皮部位,在冬天要保暖,在夏季高温时要防中暑,以防身体受凉或者中暑,同时要调整室温和开排风扇,及时获得清新空气。
5.防止伤口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部分烧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应用消炎药,防止伤口感染,加剧症状。
6.掌握施灸顺序。假如灸的穴位多并分散,应按先后背后胸腹,先头背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症应该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需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餐前空腹时与在餐后马上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之后再增加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避免晕灸。在艾灸的过程中出现了头昏、眼花、恶心、脸色苍白、发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昏倒情况时,应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整。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边,以认知施灸部位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会收到好的效果。
上一篇 : 姜茶喝多了有副作用吗(姜茶喝多了是有一定的副作用)
下一篇 : 吴芋的注意事项(吴芋的功效与作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