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指的是大雪节气,是我国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二个节气,冬天的第三个节气,标志仲冬逐渐,一般在每年阳历的12月7日-8日这段时间,这时太阳抵达黄经255度。
“大雪,十一月节。大的,胜也。”就是说大雪要在十一月,从这天开始就要下很大的雪了,但要注意这里雪并不一定指真正的雪,含意更多的是指进到十一月天气便开始冷了。
大雪逐渐全国都会减温,很多地区降到零度以下,会有冷空气侵袭各地,降雪量也会广泛升高。
大雪季节分成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讲的是这时候天气寒冷,寒号鸟便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阶段,所谓盛极而衰,气血已有所萌芽,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觉得阳气的萌芽而抽出嫩芽。
大雪一般会降雪,降雪覆盖地面,维持地面及作物四周的温度不会因寒潮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过冬环境;积雪融化时还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天生长必须。有一定的肥田功效。
就是普通的大雪天。
大雪三日《湖心亭看雪》中一局古诗文,诗词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内人鸟声俱绝。其中大雪三日的意思是雪下了很多天,这里的雪是真正的雪,意味着当时天气的寒冷。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阳历一样,主要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为根据区分的,因此节气日期在阳历里是相对固定的。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能够得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时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转变。
春分: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天逐渐之节气。
降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这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是指冬季沉寂土中的冬眠生物逐渐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转变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同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天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暖,天气逐渐回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降水增加,利于谷物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这时颗粒逐渐圆润,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这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籽。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发生“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到酷热时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恰逢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但也有异常年代,“大暑不热”,降水较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蔓草逐渐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完毕的意味,至暑热接近尾声,气温将变得清凉了。因为恰逢丰收之时,降雨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因为太阳直射点显著南移,各地气温降低很快,天气凉爽,夜里接近地面水汽在蔓草上结为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阳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产生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这时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南挪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气温更冷,露珠有森森凉意,故名叫“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气相符合,霜对生长里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阵营提高,气温迅速下降,降雨发生雪花,但这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下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这时太阳直射点快贴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这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构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变成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之后北半球白天渐长,气温不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这时气候逐渐严寒。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上一篇 : 青椒怎么炒不变色(青椒如何翠绿不变色)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