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经》中,“六”是阴数,“九”是阳数,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吉祥日子,而且从很早就开始过这个节日。
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菊花节、茱萸节、老人节、登高节、敬老节、女儿节等。
目前正式认证的是老人节,从2013年开始,重阳节逐渐成为国家法定老人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古菊花酒非常讲究,人们会在第一年重阳节为第二年重阳节酿造。
农历九月初九,大家采摘新开的甘菊和新鲜竹叶,掺入酿酒用的糯米中,然后一起制酒,明年九月九日饮用。
人们认为喝这种酒可以延缓衰老。
重阳节吃羊肉面通常是为了好运,“羊”和“阳”的楷音,应该是重阳之典。
重阳节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对“九九”之典。
重阳节有登高的传统,登高以避灾,取的是“蛋糕”和“高”楷音,所以重阳节吃重阳糕有“节节高升”、“寿高九九”的含义。
重阳吃重阳糕始于西汉,当时被称为“蓬饵”,即小米糕。到了宋代,重阳节吃重阳糕的风盛,一直流传至今。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天登高瓶酒,不知能不能有菊花。
(唐)杨衡
黄花紫菊靠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跟大家一起。
韦安石
重九开秋,得一动陈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茱萸枝。
天文七曜披除了瑞览八红外。
临深需要在即,居高不忘危。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日,瑞脑销金兽。
节日又重阳,玉枕纱柜,深夜凉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菊花,又称黄花,属于菊科,品种繁多。中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以来就广泛种植菊花。菊花是一朵长寿的花,也被称赞为霜冻顽强的象征,所以人们喜欢它,称赞它,所以举办了一个大型的菊花展览。菊花展览自然主要在重阳举行,因为菊花与重阳关系太深;因此,重阳也被称为菊花节,菊花也被称为九朵花。
赏菊已成为重阳节习俗的一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第八卷:“九月重阳,赏菊种类繁多。其黄白雄蕊莲房称“万龄菊”,浅粉色称“桃花菊”,白檀心称“木香菊”,黄圆的“金龄菊”,纯白大的“喜欢菊”。没有办法。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登高所在地,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山、登高塔。
当然,攀登不仅仅是攀登,更是欣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喝酒吃肉,享受攀登和野宴的结合,更有吸引力。比如隋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月令》:“重阳日,一定要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旅,以畅秋志。
酒必采山茱萸和菊花,即醉而归。”记忆隋朝的习俗与后人相似。在南宋的《梦梁录》中,我卷了五年:“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本‘孟佳登龙山,袁明向东篱赏菊’的故事。”宋代韩元吉的《水调歌头·九日》上映:“今天我重九,不辜负菊花的开花。
试着找到高空,携手拍摄崔伟的展览。望着苍崖,云护小霜成阵,认识我和君来。古寺靠竹子,飞槛极尖。”描绘了重阳赏菊、登高观景的魅力。
重阳节有佩戴山茱萸的习俗,因此也被称为“山茱萸节”。山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体现。在重阳节,人们也喜欢戴菊花。山茱萸雅被称为“辟邪者”,菊花也被称为“延寿者”。
山茱萸是一种可以用作中药的水果。因为吴迪(今江浙地区)生产的山茱萸质量最好,所以也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的小乔木,几乎可以长到一英尺高。叶子是羽状复叶,盛夏绿白相间的花朵像椒子一样坚固;秋后完美。果实嫩时呈黄色,完美后变成深紫色,具有温中、止痛、行气等作用。山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除虫。《本草纲目》说它味道辛辣芬芳,性湿热,能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戴茱萸,能驱邪去灾。
放纸筝是惠州过重阳节的关键习俗。也就是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的主要特点是放纸筝。此习,除了惠州流传的民谣包含描述外,光绪《惠州府志》也有叙述。纸筝也是今天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名字。五代以前,北方习惯称之为“纸风筝”,南方则称之为“风筝”。惠州的“纸风筝”名称显然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名,具有“南北混合”的香味。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